干细胞临床
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临床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治疗极为棘手的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25万-50万新增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其中90%以上是由于交通事故、跌伤或暴力等原因导致患者严重残疾,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脊髓损伤治疗的难点在于神经传导重建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因为发生损伤后,神经损伤一旦被瘢痕替代,神经元的再生和重新连接希望就很渺茫。脊髓损伤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传统的治疗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未能在神经功能上取得根本改变。
而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疗法,可以刺激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被认为是脊髓损伤极具治疗前景的一种手段。 01 全球首例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试验 近日,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成功将干细胞移植到了一名脊髓损伤的患者机体中。据悉,这是全球首例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治疗严重的脊髓损伤引起的瘫痪。该研究团队探讨能否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治疗脊髓损伤。iPS细胞是通过刺激成熟的、已经分化的细胞回到幼年状态而产生的。然后,再促使它们再次分化成熟为不同种类的细胞,这项临床试验使用的是iPS细胞衍生的神经干细胞。 02 10名患者受益于干细胞临床试验 此前,发表于《CYTOTHERAPY》研究也同样证实了鞘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在这项试验中,为了验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脊髓损伤的疗效,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随机、双盲、交叉、安慰剂对照的1/2a期临床试验(NCT03003364)。研究对象为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47岁)慢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 试验中最终验证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如下: 排尿功能改善:在该研究中,观察到间充质干细胞(MSCs)鞘内注射后4名患者的膀胱顺应性改善,这是由更大膀胱容量增加或逼尿肌压力降低,或两者均有而引起的。此外,还观察到一名患者MSCs输注后括约肌功能不全改善,两名患者神经源性活动过度减少,1名患者残余膀胱体积减少。 肠道功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肠道功能发生改变,导致便秘的发生概率增加。研究发现,MSCs治疗与慢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便欲望和排便意识的增强以及排便感觉、排便控制和规律性的改善相关。 肢体感觉改善:9名脊髓损伤患者中有6名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感觉发生了变化。与注射安慰剂治疗相比,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AIS感觉评分显著改善。特别是,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右侧针刺感觉在3个月时有显著变化,在6个月时达到更大改善。 03 干细胞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希望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干细胞疗法可促进中风幸存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再生。 干细胞表达和分泌多种生物因子,参与抗炎,免疫调节,神经营养和血管生成作用,可通过提供修复损伤的细胞因子,促进脊髓受损组织修复,或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促进脊髓损伤空洞区形成桥接,引导神经再生、调节免疫微环境等。同时,干细胞还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血管再生,抑制炎性反应。 希望随着医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不再仅依赖于支持性护理,而是能有更多科学性的治疗手段,为处于绝望边缘的患者带来新生!
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或安慰剂,然后在6个月时进行互换后注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运动、感觉、以及痉挛、神经性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安全性、临床和神经生理学评估。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进行、肛门直肠和泌尿功能评估。
相关关键词:
- 相关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