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临床
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有了更高 等级临床证据
生活中全身遇到磕碰、切割等小伤在所难免。例如切菜时、钉钉子时手指划伤,伤口长度在1cm以内、深度不足0.5cm,贴创可贴2-3天后伤口基本愈合;施行了乳房纤维瘤割除、肺结节微创手术等手术治疗,伤口恢复缓慢,但基本上也是2周拆线,每三天换药一次,三四次换药后伤口也就差不多愈合了,一个月后准能沾水洗澡。
简单来说,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大概有这几方面:
身体素质:自身免疫力强,营养均衡,伤口恢复更快;
伤口部位:伤口在头面部等血流供应充足(即组织灌注量)的部位愈合速度更快,在四肢末端且创伤面更大的部位,愈合速度较慢;
创伤护理:活动量少(即张力小)、换药勤、无化脓感染(即伤口清洁程度)。
不过,即使注意了上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以愈合的伤口——以动脉疾病、糖尿病、血管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症引发的创伤为典型代表。这类病症产生的慢性伤口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疼痛和外貌损伤,同时也是医疗保健系统长期“失血”的病因之一。
为此, 卫生健康委在2019年11月29日发函,专门针对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提供意见指导。其中明确指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经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趋势的创面;多发生于糖尿病、创伤、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截瘫长期卧床等严重慢性病和急性损伤患者,具有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特点。
研究人员曾设想过多种加速慢性伤口愈合的治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中医药、蛋白酶抑制剂、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组织工程产品、封闭式负压引流、高压氧、新型敷料或光电磁等物理疗法,甚至进一步开展皮瓣肌手术等,但这些手段受制于创伤类型/部位,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
由于干细胞具备出色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人们想到利用干细胞技术实现创面修复,希望诱导干细胞实现创伤面的自我更新和再生修复,认为干细胞分泌的大量细胞因子可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血管再生等修复过程。
为什么说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有了更高 等级临床证据?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位于临床证据金字塔最顶端,顾名思义其证据等级更高 。
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2):127-133.
下面让我一起看看证据等级更高 的meta分析是如何评价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糖尿病足的。
2019年,一项研究MSCs治疗糖尿病足有效性的meta分析[8]检索了国内外共8个数据库,共检索到427篇文献,最终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276例糖尿病足患者。其分析结果显示:
(1)创面愈合率:共5篇原始研究报道了创面愈合率的数据,meta合并结果显示MSCs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是对照组的2.5倍,见图5。
图5 愈合率森林图(图片来自参考文献[5])
(2)创面面积缩小情况:共3篇原始文献提供了创面缩小的数据,meta合并结果显示MSC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缩小创面面积,见图6。
图6 创面面积缩小森林图(图片来自参考文献[5])
(3)踝肱指数(ABI):共5篇原始研究提供了ABI数据,meta合并结果显示,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能改善患者的ABI,见图7。
图7 创面面积缩小森林图(图片来自参考文献[5])
(4)患肢血流情况:共6篇原始研究提供了患者血流情况数据,meta合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而言,MSCs治疗组能促进血管形成,改善患肢血流情况。
证据界的大哥大说明了MSCs治疗糖尿病足是有效的,可以加速创面愈合,明显缩小创面的面积。
2016年发表在《Stem Cell Rev and Rep》杂志上的一篇关于“皮肤微移植再生治疗慢性溃疡”的文章[9],证明MSCs能够有效促进慢性溃疡伤口的愈合。
该研究首先从患者身上取4mm健康皮肤组织,并通过仪器制作成微移植溶液,再用注射器直接注入溃疡边缘进行治疗,最后测量溃疡面积大小。结果发现治疗1周后溃疡面积明显减少,直到几乎完全愈合,见图8、图9。
图8 溃疡面积变化(图片来自参考文献[6])
此外,该实验还进行体外实验,以证明MSCs在促进溃疡愈合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所取的健康皮肤组织进行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皮肤培养过程中MSCs呈现高阳性表达(表型:CD73:83%、CD105:80%、CD90:72%)。
图10 流式细胞仪检测代表图(图片来自参考文献[6])
MSCs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分化成纤维细胞等各种形态来愈合伤口,此外,研究还发现,MSCs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血管生成和在上皮重塑过程中刺激细胞运动来增强伤口愈合。
果然,干细胞不负 期望,通过科学、严谨的临床人体试验以及临床证据更高 等级的meta分析已经证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的愈合,希望饱受慢性难愈合创面痛苦的患者能够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帮助下无伤无痛。对于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成效机制、干细胞的获取/移植/产品制备、治疗时机和给药方式都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但无论如何,干细胞在慢性创伤治疗上的潜力无限,我们共同期盼成熟治疗方案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