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临床
河南省三甲医院开展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研究,不要再谈“乙”色变
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诊断率约22.1%。本病不仅具有传染性,而且未及时治疗,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等严重后果。
原位肝移植是目前
有可能治愈终末期肝硬化的方法,但由于存在来源不足、治疗费用昂贵、移植后排斥反应等缺点,并不适合大多数患者。随着干细胞等再生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乙肝肝硬化,并有多项研究肯定了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治疗中的有效性。 临床研究 河南省人民医院开展一项关于“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该研究选取92例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且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人)和对照组(46人)。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抗病毒+退黄、保肝、利尿药物)+安慰剂(即细胞保存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 在18个月的随访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治疗组彩超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既往因低蛋白血症所致腹水,需要反复住院治疗的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再因腹水等并发症而住院。虽然两组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治疗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UC-MSC治疗后12个月差距最为明显。 在干细胞介入后12、18个月,治疗组胆碱酯酶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6、12、18个月时,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干细胞介入后,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仅2例患者出现皮疹,3例患者出现发热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慢乙肝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介入后,其临床症状和肝脏合成功能得以改善,Child-Pugh评分降低,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可见干细胞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关键词:
- 相关推荐MORE+
-
08-08
郑大干细胞库专家刘学鹏——用干细胞技术修
近日,来自南阳的49岁的刘女士,带着两个月的身孕来到郑大干细胞库,向首席技术专家刘学鹏主任表达诚挚感谢。多年前,因卵巢早衰,想要二胎的刘女士迟迟怀不上,到处求医却收效甚微,这成了她和丈夫的更大 心病。去年9月,在朋友的介绍下,刘女士和丈夫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郑大干细胞刘学鹏主任。...
-
08-05
郑大干细胞库“脑康”计划启动,助力脑部六
在医学不断探索的征途上,神经系统及脑部疾病始终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高峰,诸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以及渐冻症,长期以来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显著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以上疾病,郑大干细胞库推出“脑康”计划,“脑康”计划对小儿脑瘫、儿童自闭症、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