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临床
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肝硬化120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的临床研究人员在行业期刊《中国全科医学》上发表了题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为了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肝病区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区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
A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BMSCs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长期抗病毒治疗1年,C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并记录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A组和B组,而血清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表明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研究结果还显示,C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提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有利于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且A、B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者例数过少,无法行统计学分析及假设检验,因此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而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仍需进行更多临床试验以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等。
相关关键词:
- 相关推荐MORE+
-
11-03
从“延缓磨损”到“促进再生”:干细胞如何
骨关节炎,常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正困扰着中国数千万患者。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约50%受其困扰,75岁以上高龄群体的患病率更是高达80%。不仅如此,该病已不仅限于老年人,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因关节长期高负荷或反复损伤,也成为早发的高危人群。面对日益严峻的发病趋势,传统治疗手...
-
10-24
一年回输3-6针间充质干细胞,55%的皮
“夜里挠破皮,早上醒来血渍斑斑。”这是许多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日常写照。反复的瘙痒、皮屑、红肿,不仅让皮肤崩溃,更让情绪和睡眠陷入失控。许多人尝试过激素膏、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短期见效,却总是复发。皮炎似乎成了一场“永不止痒的循环”。但就在近年来,一种源自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疗...



